欢迎来到恒志测绘官网!

品质、专业、诚信、研发、服务测绘地理信息优质服务商
全国咨询热线:186-3700-8288
鄂尔多斯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恒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手机:18637008288(微信同号)

邮箱:97652363@qq.com

地址:商丘市示范区南京路与中州路东方锐大厦21层

鄂尔多斯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规范解读

作者: 时间:2020-10-21244565 次浏览

随着无人机飞行平台航空摄影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入,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测绘手段以灵活机动、快速反应等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由于和传统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的精度要求和应用范围不同,原有航空摄影测量规范有些已不适用于此类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的工作。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多种指标参数混杂、概念容易混淆的情况。小编特邀请飞马机器人技术大拿、航测遥感领域资深专家苗工,针对大比例尺(1:500、1:1000、1:2000)地形图测绘相关的规范进行解读,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通常可以采用全野外或者航测成图的方式进行,对于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规范的精度要求有所区别。


全野外量测的精度要求
1.
地物点分类要求

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地物点总体上划分为三大类。一类地物点,即主要地物点,指城镇道路、街道、巷道两侧明显建筑物(构筑物)拐点,应采用解析法测量。二类地物点,主要指设站施测困难的明显建筑物(构筑物)拐点及农村居民地明显建筑物(构筑物)拐点。三类地物点,又称次要地物点,除上述两类地物点的其它地物点。

2.


地物点平面测定精度要求

数字地形图其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应符合表 1的规定。

表 1 地物点相对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与间距中误差

地物点

类别

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m)

1:500

1:1000

1:2000

点位

间距

点位

间距

点位

间距

一类

±0.05

±0.05

±0.1

±0.1

±1.0

±1.0

二类

±0.075

±0.075

±0.15

±0.15

三类

±0.25

±0.2

±0.5

±0.4

※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50%

3.


地形图基本等高距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 2 地形图基本等高距(单位:m)

地形类别

成图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平地

0.5

0.5(1.0)

1.0(0.5)

丘陵地

1.0(0.5)

1.0

1.0

山地

1.0

1.0

2.0(2.5)

高山地

1.0

2.0

2.0(2.5)

※括号内数值表示可选基本等高距,一幅图内不得采用两种以上基本等高距

4.


地形图高程精度


建成区或基本等高距为0.5m的平坦地区,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5m,其它地区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衡量。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符合表3的规定。

表 3 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地形类别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高程中误差

1/3等高距

1/2等高距

2/3等高距

1等高距

※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50%


结合表2和表3,可以得到地形图高程精度要求。

表 4 地形图高程精度要求(单位:m)

地形类别

成图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平地

0.15

0.15

0.333(0.15)

丘陵地

0.5(0.15)

0.5

0.5

山地

0.67

0.67

1.33(1.67)

高山地

1.0

2.0

2.0(2.5)

举例说明:

1:1000成图比例尺的丘陵为例,查表可知基本等高距为1.0m,地形图高程精度要求为1/2等高距,则可以计算出高程精度需满足1.0m*1/2 = 0.5m精度

 

航测成图的精度要求

1.


地面分辨率的选择


各摄影分区基准面的地面分辨率应根据不同比例尺航摄成图的要求,结合分区的地形条件、测图等高距、航摄基高比及影像用途等,在确保成图精度的前提下,本着有利于缩短成图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测绘综合效益的原则在表 5的范围内选择。

表 5 地面分辨率

测图比例尺

地面分辨率值(cm)

1:500

5

1:1000

8~10

1:2000

15~20

2


空中三角测量精度要求


区域网平差计算结束后,基本定向点(控制点)残差限制为连接点中误差限差的0.75倍,检查点误差限差值为连接点中误差限差值的1.0倍,具体取值见表6:    

表 6 基本定向点残差、检查点误差最大限值

成图

比例尺

点别

上一条:鄂尔多斯无人机行业应用:土地调查
下一条:鄂尔多斯影响无人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